当前位置: 首页 > 作文 > 寻找年味儿作文(推荐5篇)

寻找年味儿作文(推荐5篇)

发布于 2023-10-27 14:01:23 阅读(11)

寻找年味儿作文 第1篇

只要听见屋外几声噼啪爆竹响,就知道年来了。

印象中的年儿是在人们纷忙购置年货中开始的;孩提时代最得意的年夜饭其中的一道,就要数炒年糕了,切、炒、调、煮,淋上浓郁的烧酒,满满的年味儿,糊在一个劲儿嚼的嘴里,糊在笑颜开怀的心中。

街上也热闹开了,红火开了。各式的小摊不顾城管的阻拦,一头儿地蹿到大街上;那分明是外域的方言,在风中嘶扯着。

赶集的妇女搂着竹篮,躺在其中白嘟嘟的年糕正安详的睡在他的怀里;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着“笃笃”声;火似明的春联若祥龙般攀在各家的大门上;红通通的灯笼挂在屋檐顶上,晃着脑袋,好奇的注视着来往的行人。
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,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,家里也总要买一大串的爆竹。一一抽一一竹签儿或是挑一个胆儿大的家伙,所有人的远远的躲在远处,选中的人仔细的跑过去,点着了,哇!惊得狂奔回来:爆竹被炸得粉身碎骨,引得一阵金曜与欢呼——第二天清晨,若全镇的街道上都铺满了红毯子——只为祈求来年平平安安。除夕午夜的爆竹声才是最骇人的,吓得蜷缩在被窝中,母亲的大手紧紧地捂住我的耳朵,可仍炸开在耳边似得。;人们过大年的热情岂是我小小耳朵能够抵挡的呀!

年夜饭总是一年当中家里最丰盛的一餐了。鸡虾鱼肉,少不了福气!欢天喜地中,一家人一团一座在电视机前,有母亲挂念游子的唠叨,有父亲表示鼓励的笑靥,还有子女对老人真挚而深切的祝福。大家唠家常,编笑话,猜字谜,再黑暗沉寂的夜晚也因此变得富有生机起来;不知觉,天欲要破晓,小的,早已倒头睡着。

对于孩子们来说,过春节的另一大喜事儿就是拿压岁铜钱(鳌一江一方言),正月初一,庙会上也有不少新奇的玩意儿,便可以自行支配剩下的压岁钱,像冰糖葫芦啦,梗儿(糕儿)啦,辟邪的银剑啦之类的“宝物”。

盼着,望着;不禁恋起将至的年儿了。

寻找年味儿作文 第2篇

过年了,我和妈妈走在马路上,我看到了禁止燃放鞭炮的牌子,便说:“今年年味儿少多了,都没有鞭炮声!”妈妈微微一笑道:“这可不一定哦,我们来找找年味儿吧!”

第一天,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夫子庙,果然,这里藏了浓浓的年味儿。大大小小的灯笼被拿上街头,人们一边观赏花灯,一边不停赞叹:“好美啊!”我看到许多孩子手上提着个小荷花灯,大人们嘴上哼着小曲,脸上漾着笑容。年味儿,是欢乐的,也是温暖的。

我们往前走,各种美食店铺在街道两旁一字排开,大家手上都拿着美食,边品尝边观赏着夫子庙的古韵气息,简直就如行在人间天堂。年味儿,是美味的,也是幸福的。离开热闹的夫子庙,我们来到老门东。一眼望去,老门东高高的牌坊古色古香,高大而显得有些肃静。进了老门东,却是另一番景象,美食满大街,大家喜笑颜开,最好玩的莫过于几乎每个人头上都会夹着一只黄嘟嘟、毛绒绒的“小鸡仔”,好不顽皮!

第二天,我们来到了玄武湖。过年的玄武湖,游客异常得多,可玄武湖的湖水还是保持着它的翩翩风度。有的孩子正在吹泡泡,有的孩子拿着玩具枪,也有的孩子在嬉戏打闹,连大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童真的笑容。年味儿,是平静的,也是童真的。

过年的大街上,几乎没有什么行人,可车子却不少,年味儿也都藏在回家的车里!年味儿,是欢乐的,也是温暖的;是美味的,也是幸福的;是平静的,也是童真的!

寻找年味儿作文 第3篇

这是独属于中国的余响。说实在的,城市的年比不上老家的年。可老家的年,也已抵不上记忆中的年。那一份风风红红的喧腾,货真价实的喧腾,被鞭炮声充盈和覆盖的喧腾,正走在消逝的路途上。我不知道,那些撵着烟尘奔回老家的人们,有多少是因为舍不得这份喧腾,念想这份喧腾。——《余响》

一直以来,我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老家,而回老家总会待一两个星期,而这两个星期,却是一年之中最最热闹的一段时间。会见到许多平时根本就没见过的人,也因此总是叫不出一个名字,往往有些尴尬。

大概是六年前吧,一家人吃完晚饭,就开始聊天,之后就开始打牌。摆出几张桌子,下面还分别放着一盆烧的正旺的火。我爸和一个哥哥在加上两个伯伯组了一桌打牌,我也是饶有兴致的在旁边看着,大概是八点开始,耳边环绕的就是从两边来的,或是十分开心得笑着说:“我赢了”,或是看了一眼自己的牌后轻敲一下桌子,说一声过,再或者是根本没有打算打牌,在旁边聊天、烤火的两三个人在那里聊天聊到哈哈大笑,或嗑瓜子的声音。外面十分安静,夜很黑,除了三三两两的人家家里照出来的光之外,全是黑漆漆的一片,出去还要带上手电。我看了两个小时就困了,躺在旁边的长椅上睡着了,再一觉醒来时原本客厅满满都是,只剩下四个人了,到处都是垃圾,原本烧得正旺的火也只是发着弱弱的红光,剩下的人是我爸那一桌打牌的和我阿姨在等散场清理。看到我醒了,我阿姨跟我说,你爸爸原本还输了钱,现在还赢了好多钱,把你小哥哥的钱给赢光了。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,就问了问时间,才知道已经两点了,就上楼睡觉去了。还想着,竟然连鞭炮声都没有听到,没有守岁。

这次过年,其实感觉跟平时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区别。从农历二十五回家,就一直是下午一个人在楼上写作业,晚上就下去吃个饭就上去玩手机。除夕夜,我阿姨老早就把我喊了下来,说:“今天是除夕,一大家子团聚的日子,你今天不可以提前上去。”吃饭的时候那叫一个难受啊,为了不要干坐着太尴尬我还特意吃的比较慢,不过,全程也没有怎么聊天,因为大家都没有怎么说话,吃完饭也就各自回去了,吃完饭因为阿姨说不要急的上去,我还是在那里干坐着。最后实在熬不住了,问了一问,就上去了。

现在过年确确实实没有当初当初的那种热闹的感觉了,最多最多,也就是各自待在自己的家里面在微信群里放红包抢红包啥的。

记忆中的那份喧腾,随着时代的前进,越行,越远,我们是否应该放慢我们的脚步,感受一下,属于我们自己的年与快乐。

寻找年味儿作文 第4篇

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腊八粥,喝几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……”

我的家乡在陕西。陕西人如今扔把春节叫做“过年”,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——在远古时,有一种叫“年”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,便出来食人,使人们不得安宁。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,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,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:一旦年出现时,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,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,就逃得无影无踪。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、守岁、挂红灯、贴对联、放爆竹的风俗习惯。

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了。新年的钟声一响,整个夜晚都成了焰火爆竹的世界。大家说,过年不放鞭炮,等于没有过年。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——当然,我是经常有空的。我们白天放很粗的“大炮”,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,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,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;晚上,我们就放焰火,放礼花弹。“满天星”、“冲天炮”……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焰火,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,渲染着新年的氛围。

一辆辆摩托车、小汽车载着归家的人们,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,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了!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,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,趣味横生,一个个“福”字刚劲有力,金光灿灿,一辆辆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;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。楼满了,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;路窄了,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。

年味最浓是子夜。家家灯火通明,喜气洋洋,全家人欢聚一堂,各种小菜摆满饭桌,一家人开怀畅饮,共叙亲情,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,有说有笑,其乐融融。既有了口福,填饱了肚子,还温暖了心坎。

心思涌动,欢歌飞扬,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!

寻找年味儿作文 第5篇

平时和人闲扯“过年”话题,总是听说现在过年没有“年味”,而今置身新春佳节,这样的说辞更多,这引起了我对“年味”的思索。我认为从以前到现在“年味”总是浓浓的。

什么是“年味”?

回想孩提时,盼星星,盼月亮,时时盼望过新年,因为那时过新年有新衣穿,有好吃的,可以随着大人走亲访友要压岁钱。那时老人们常说:“腊过八、祭过灶、不久新年就来到、女孩要花、男孩要炮、老头要顶新毡帽”,说的便是此情。

还有儿时常到邻居家玩耍,见到他们家的灶台的墙上贴有拓印的彩色画像,还有对联和横批,对联是“上天言好事、下界保平安”,横批是“一家之主”,我指着问,那是谁?他们家的老奶奶说:“是老灶爷”。烧火做饭时老奶奶还时常念念有词,内容是保佑一家有吃有喝之类,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小年,据说这一天家家户户买祭灶糖,祭拜老灶爷,让祭灶糖粘住老灶爷的嘴,上天只能说好话,我当时不甚明白。

更有幼时,年前几天的安排:“二十三祭灶官(祭拜老灶爷)、二十四扫房子(打扫卫生,旮旮旯旯都要打扫)、二十五拐豆腐(用手摇石磨)、二十六蒸馒头、二十七杀只鸡、二十八贴花画(贴春联)、二十九过年去打酒、三十蜕皮(穿新衣)、初一撅蹲(拜年),我想这就是先前那浓浓的“年味”。

我要说如今过年“年味”也是浓浓的咧。殊不知年前人们穿梭于服装店,添置新衣、逛超市疯狂购置年货,如果说这还不算是年味的话,那么红红的春联贴起来、高高的灯笼挂起来、团圆的饺子吃起来,算不算是浓浓的年味?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。看,年三十,神州大地、亿万人们看春晚、一家家的人们围在一起嗑瓜子、吃糖果、品小酒,这些呢?

如果以上,大家感觉年味还不够浓郁,那么大年初一,耄耋老人,穿着新衣、右手拿烟、左手拿糖、或坐或站、面带笑容,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拜年的街邻街坊,亲朋好友。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的确如此,家有老人,这一天可以说是门庭若市,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。无论是黄发小儿,亦或是步履蹒跚的老人,这一天都要走街串巷,给长辈拜年。虽然说现在新时代,新风尚,移风易俗,不再磕头,可是这一天都要走动起来,一年来彼此之间有隔阂的邻里,也在相互走动中烟消云散。

大街小巷行色匆匆的人们,不用问都是拜年的,就连手机肆虐的现在,今天低头族少之又少,偶尔看一下手机,远处的亲朋好友,多年的同学,昔日的同事领导,微信拜年几乎爆棚,也只得群发群聊。

想一想,看一看,不会再有人说而今过年没有“年味”的吧。

其实我要说过年从来不缺乏“年味”,只要静静聆听,用心品味,置身于“过年”,“年味”总是么么哒!国富民强,乡村移俗,“年味”依然浓浓,愈品味愈浓。你说呢?

标签: 味儿 寻找